任何一款产品,从诞生到结束,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毛病。即使是微信,就算已经火了5年,也依旧有小问题层出不穷。当然,同时也不乏一些暖心的小细节设计。不过,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,微信已经覆盖了90%以上的智能手机。面对不同的用户,微信的每一个细微毛孔,都能被放大,引起争论。
今天,我们不聊微信的发展战略或是商业问题,单从产品设计的方面,聊聊微信使用中那些被吐槽的小毛病和“感人”的小细节。
一、并不受待见的“霸王条款”下面,百略君盘点了那些经常被吐槽、能充分体现腾讯公司霸王条款的功能,有一些你肯定忍了好久了,来找点共鸣吧。
1、 一定要最先拿出来说的——微信群红包为什么就不能设置提醒?总是在不注意的时候,就有人发红包了,一个转身的功夫,红包就被抢完了。真心觉得,腾讯公司应该设个“快来抢红包”的提醒,既然都设计了红包功能,为什么就不能让红包被抢的更激烈一些呢?
2、 在朋友圈点赞或评论后,其他好友人给这条朋友圈点过赞和评论的消息,一定会准时给你通知一遍!尤其像那些集赞的、人气很旺的好友,你点个赞、互个动,朋友圈总是提醒有与你相关的消息,满心期待地点进去,才发现那些互动其实都与你没多少关系。会不会很烦?
3、 不能完全屏蔽群消息。加了太多群,而有些群人数巨多,产生的内容对你来说又没什么必要看,但除了退群,你没有别的办法让它彻底从眼前消失。即使设置了消息免打扰,也总是会有小红点的提示,这对强迫症来说太难受。而且,最关键的是,要消耗你的流量和电量。消息免打扰功能根本就不够用好吗?
4、 即时聊天和阅读、购物消费无法同步。我们通常会在聊天的间隙,查阅订阅号文章,或者使用购物功能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有新消息,一旦打开了查看,原本的页面就完全了,要回去还得重新打开,相当麻烦。相信有很多人被这个问题困扰已久。
5、 一定要加好友才可以进行对话,就不能加入临时会话功能吗?用户随着交际圈的扩大,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必要但不持续的交流,但要和对方对话必须得加好友,而往往以后是基本不怎么交流,删了或屏蔽都很尴尬且麻烦。这时候,一个临时会话就显得尤其重要。
6、 相比文字和语音,有时候表情能调解聊天氛围,帮助用户恰当地进行表达。但是微信的表情栏并没有常用表情的智能显示,尤其是加入了很多自定义、动画表情后,找起来特别麻烦,要翻好几页。因此,将常用表情罗列到前面,应该是大家都希望的。
7、 订阅号无排序,无特别关注,无分类。
8、 加微信群没有邀请制,莫名其貌进群了,不爽只能退群了……
9、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,微信要实现两个账号的切换账号,只能退出当前账号再重新输入另一个账号的全部信息,并没有像QQ一样的快捷方式。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安全考虑,可是,明明大家都需要两个账号啊。
以上。
不可否认,微信是个伟大的作品,微信的大多数设计肯定需要涉及多方面的考虑与兼顾。而以上也仅仅是个人体验层面上的盘点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,小的毛病不解决往后必然会带来大的麻烦。微信的地位也不可能永远这么稳固,要生存的长久一点,还是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,创造更有趣味的功能。
二、有意思的暖心小细节1、“摇一摇”的男女之别
女士们,你们都是左边拿法吗?右边拿法的,我敬你是条汉子。
为什么摇一摇功能的声音是来复枪上膛,而开启画面中心却是一朵花?有一个解释是来复枪上膛声音代表男士,花代表女士。
2、允许给自己发消息,可以置顶当做记事提醒。据统计,25%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;55.2%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。既然大家一天要看这么遍微信,那不如,将最容易忘记的事情微信置顶,应该比手机记事本好用,再也不用担心健忘了。
3、群聊消息的合并和收藏,针对一些微信群会议、讲座、培训等的记录较方便。群聊中长按成员头像,会变成@该用户,有些时候,比打出@再找回复的人便捷。
4、刚保存或拍摄的图片,打开微信的+号按钮自动出现,直接点击即可发送。
5、双击微信底部菜单栏“微信”,自动跳转到未读信息,再点切换下一个对话,免去了未读过多时挨个往下滑的麻烦。
6、翻译功能:假如你有一个外国好友,而你又不会该门外语,就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实现聊天。
首先记住主要使用的功能——随便长按一条消息,看见翻译按钮了没?记住这个位置。
接下来,选择外语类别,英语、日语、俄语、韩语……(注意:要记住切换语言的位置)
然后回到聊天界面,长按消息内容,点击翻译,即可知道TA说的是什么,反向操作可以表达你想说什么。
当然,这样做还是很累了。所以,要和歪果仁好好聊个天,还是乖乖去学外语吧。
当然,还有收藏内容可添加标签和分类;消息两分钟内可撤回;权限设置;看对方朋友圈不留足迹等等其他一些大家熟知并常用的功能,此处就不做赘述。
结语:前两天,微信刚刚把和刷新页面冲突的下拉小视频功能取消,看得出它也在不断改进。在现实生活中,完美只出现在金老师的金句中。“这个产品还完全没有达到成熟。”一个微信内部员工曾经的感慨恰恰说明了现实。不断负重,不断减重……在移动浪潮下,这个产品应该做、可以做、值得做更多的尝试。